不銹鋼化學著色(se)配方 19 (見表8-9),本配方由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李廣武、張忠誠和鄭淑娟于2004年提出。
采用化學著色工藝,在250g/dm3鉻酐,490g/dm3 硫酸和少量添加劑的混合液中,在70℃左右測定了不銹鋼樣品在著色過程中電位隨時間的變化,從而找到了不銹鋼起色電位和顏色的對應規律。即使溶液組成、溫度稍有變化,色彩也能較好的重現,將有助于解決不銹鋼表面著色的重現性問題。研究了不銹鋼預處理、各種添加劑和溫度對不銹鋼著色的影響。結果表明:經過稀硫酸活化和電拋光的不銹鋼著色均勻,色澤艷麗;不同添加劑對著色速率有明顯的影響;溫度升高明顯加快著色速率。
1. 工藝(yi)流程
樣品(304不銹鋼)→水洗→除油(金屬去污劑除油)→水洗→電解拋光(60% H3PO4, 20%濃H2SO4,水余量,樣品為陽極,陰極為鉛塊,DA0.6A/c㎡,時間8min,溫度74℃)→水洗→活化(8% H2SO4,時間5min,溫度室溫)→水洗→化學著色(配方見19#,溫度74℃,電位測量儀負極接不銹鋼,正極接飽和甘汞電極)→水洗→堅膜(2%Na2SiO3 硅酸鈉溶液,煮沸5min)→清洗→烘干。
2. 實(shi)驗結(jie)果(guo)
①. 在24℃著色(se)液中,不銹鋼片電位隨時間變化值(zhi)見表8-24, 實驗(yan)裝置見圖8-19.
②. 在相(xiang)同條(tiao)件下,不銹鋼著(zhu)色電動勢(shi)-時間曲線見圖8-20
由圖8-20可知,A點是起(qi)色電(dian)位(wei)(wei),電(dian)動(dong)勢的值是負值,隨(sui)著時(shi)間的延長(chang),氧化(hua)(hua)膜不(bu)斷(duan)增厚,電(dian)位(wei)(wei)下降,到達C點時(shi)生(sheng)成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趨于平衡,電(dian)位(wei)(wei)波幅不(bu)大。溫度和組成變化(hua)(hua)不(bu)大時(shi),B點的電(dian)位(wei)(wei)和A點的電(dian)位(wei)(wei)差ΔE與顏色有(you)很好(hao)(hao)的對應關系(xi),較(jiao)好(hao)(hao)地解決了色彩的重現問(wen)題(ti)。
③. 色譜和(he)著色電位差的關(guan)系見(jian)表8-25.
由表 8-25可見,一定的著(zhu)色(se)電位差對(dui)應(ying)著(zhu)不同的顏色(se)。
④. 溫度對(dui)電動(dong)勢(shi)-時間的影響(xiang)
在74℃和84℃的著(zhu)色(se)液(ye)中分別測(ce)電位-時間值。見(jian)圖8-21曲線。
由圖8-21可(ke)見,著色(se)(se)溫(wen)度升高,加快著色(se)(se)速(su)率(lv)。但溫(wen)度過(guo)高,水分蒸發(fa)較快,顏色(se)(se)重現性較難把握;而溫(wen)度太低,著色(se)(se)慢,色(se)(se)澤差。故以(yi)70℃較為適(shi)宜。
⑤. 活化(hua)的影響
經過稀硫酸浸泡,增(zeng)加了不(bu)銹鋼表(biao)面活性點,加快(kuai)了著(zhu)色速率,且色澤較好。浸泡時間不(bu)宜過長,使表(biao)面發黑,影響著(zhu)色,以5~7min為適(shi)宜。
⑥. 起色電位(wei)對應的時(shi)間
相同(tong)時間(jian)測(ce)得的電(dian)位值不同(tong),在(zai)相同(tong)條件下(xia),出現同(tong)種顏色所(suo)用時間(jian)不因(yin)試樣的大小而(er)改變。
⑦. 電解拋光的(de)影響
電解拋光(guang)使(shi)金屬(shu)表面形成陽(yang)離子(zi)溶解,同時在表面形成氧(yang)化(hua)膜鈍化(hua),降低著色速率。故拋光(guang)完后最好(hao)立(li)即(ji)在稀硫酸溶液中浸泡一下(xia)。
⑧. 添加劑的影響
著色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鈉(Na2S2O3)或亞硫酸鈉,由于其還原性,減慢了表面氧化速率,延長著色時間。加入硫酸錳(MnSO4),由于Mn2+的催化作用,加快著色速率;加入鉬酸銨(NH4)2MoO4,使色澤更加美觀。故添加劑的加人僅起調配著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