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鐵素體,是指鐵和其它元素形成的體心立方晶格結構的固溶體。對一般鋼來說,通常是指碳和其它元素在α鐵中的間隙固溶體,也稱作α相(磁性相)。從無碳Fe-Cr二元平衡相圖可以確定,當鉻含量超過12%的不銹鋼,加熱直至熔點均為鐵素體(α相)組織,不會發生奧氏體相變,從而不能通過淬火熱處理來強化。鐵素體型不銹鋼一般不含鎳,主要合金元素是鉻。這種鋼含有相當低的碳,還常含有如鋁等鐵素體形成元素,可以保證鋼的組織主要是鐵素體。其鉻含量一般在12~30%范圍內;碳含量較低,大多數低于0.12%C,一般不超過0.25%C。
鐵素體(ti)型(xing)(xing)不(bu)銹鋼具有良好的抗(kang)氧(yang)化性(xing)(xing)介質(包括(kuo)高(gao)溫氧(yang)化在內)均勻腐蝕的能力。因含鉻(ge)(ge)量高(gao),總(zong)體(ti)看比馬(ma)氏(shi)體(ti)型(xing)(xing)不(bu)銹鋼耐蝕性(xing)(xing)強。同鉻(ge)(ge)含量相當的鉻(ge)(ge)鎳奧氏(shi)體(ti)型(xing)(xing)不(bu)銹鋼相近,但對非(fei)氧(yang)化性(xing)(xing)介質則較差,添加鉬等有所改善,并提高(gao)熱強性(xing)(xing)能。
鐵素體型不銹鋼同馬氏體型共屬鉻系不銹鋼,是發展較早的不銹鋼類。但是,由于普通鐵素體型,尤其是高鉻(≥16%Cr)鐵素體不銹鋼存在室溫脆性、焊后韌性和耐蝕性顯著降低等缺點,長期以來其應用受到很大限制。自60年代以來,由于廣泛使用的18-8奧(ao)氏體不銹鋼應力腐蝕破裂事故的大量出現和鎳價格的上漲,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性能優良且一般不含鎳的鐵素體不銹鋼重新引起重視。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研制出一批焊接與加工性能較好的耐蝕材料。尤其是1969年以后,由于采用電子束爐或大型真空感應爐等特種冶煉方法和爐外精煉新工藝技術,工業規模生產高純級和低碳氮、超低碳氮鐵素體不銹鋼成為現實。這是鐵素體型不銹鋼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和轉折。
近20年來,鐵素體不銹(xiu)鋼的(de)生產(chan)和應用獲(huo)得了(le)迅(xun)速發展,新牌號不斷涌現。
鐵素體型(xing)不銹(xiu)鋼可分為普通(tong)類和(he)高純類,按鉻(ge)含量又可分為低(di)鉻(ge)和(he)高鉻(ge)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