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金屬學會公布第十一屆“中國冶金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名單,共計20位冶金及材料領域青年科研工作者獲表彰,其中中國寶武四名青年科研人員獲此殊榮。分別是太鋼集團太鋼不銹高級工程師李俊,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汽車用鋼所高級主任研究員羅愛輝,寶武特冶總工程師、總經理助理趙欣,寶鋼股份硅鋼事業部高級工程師章華兵。
中國(guo)冶金(jin)(jin)青年科(ke)技(ji)(ji)(ji)獎由中國(guo)金(jin)(jin)屬學會于(yu)2004年設立,面(mian)向45歲以下的冶金(jin)(jin)科(ke)技(ji)(ji)(ji)工作者(zhe)進(jin)行(xing)評(ping)獎。設立該獎項旨在(zai)促(cu)進(jin)冶金(jin)(jin)及材料領域科(ke)技(ji)(ji)(ji)進(jin)步,激發青年人才(cai)創新活力和潛力,表彰在(zai)本行(xing)業科(ke)技(ji)(ji)(ji)工作中做出突出貢(gong)獻的青年科(ke)技(ji)(ji)(ji)工作者(zhe)。
李俊太(tai)鋼(gang)集團太(tai)鋼(gang)不銹高級工程師
一直從事不銹鋼(gang)產品研發和質量改進方面的工作,先后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獲得多項省部級獎項,編制2項行業標準,成績顯著。作為技術負責人,首次開發出世界上最寬最薄的寬幅超薄不銹精密帶鋼(手撕鋼),獲冶金科學技術特等獎。
羅(luo)愛輝(hui)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汽車(che)用鋼所高級主任研究員(yuan)
寶鋼股份超輕型(xing)白車身(BCB)開發團(tuan)隊負責人(ren)(ren)、熱沖(chong)壓(ya)技術團(tuan)隊主(zhu)要負責人(ren)(ren)、汽車板金蘋果(guo)團(tuan)隊核心成員,先后承擔國家“十三五(wu)”項目課題任務(wu)1項、負責1項。在熱沖(chong)壓(ya)技術研(yan)(yan)發方面,帶(dai)領團(tuan)隊走出了一條從跟隨(sui)、創新(xin)到領先,產學研(yan)(yan)用結合的熱沖(chong)壓(ya)研(yan)(yan)發與產業化(hua)之路(lu),形(xing)成多(duo)項創新(xin)成果(guo),推(tui)動了熱沖(chong)壓(ya)零件在越來越多(duo)國內自(zi)主(zhu)品牌車型(xing)上的應用,助(zhu)推(tui)汽車產業綠色高(gao)質量發展。
趙欣寶(bao)武特冶(ye)總工程師、總經理(li)助理(li)
長(chang)期從事(shi)航空(kong)航天、新能源裝備用(yong)特種冶金(jin)材料的(de)研制和(he)開發,帶領產品研發團隊(dui)致力于航空(kong)航天用(yong)鎳基高溫合金(jin)、精密合金(jin)、耐蝕合金(jin)、鈦合金(jin)等多類產品的(de)研發和(he)產業化工作,先后(hou)獲得國家(jia)級、省(sheng)部級獎勵7項,其中包括國家(jia)科技進(jin)步(bu)獎一等獎1項。
章華兵 寶鋼(gang)股份硅鋼(gang)事業部高級工(gong)程(cheng)師
長期(qi)從事取向(xiang)硅(gui)鋼產(chan)品研(yan)(yan)發(fa)(fa)(fa)與(yu)質量改(gai)(gai)進(jin)工作(zuo),曾(ceng)先后(hou)主持8項、參(can)與(yu)50余項公司(si)級科研(yan)(yan)項目,牽頭10余項技術(shu)(shu)攻(gong)關項目,在超(chao)低損耗取向(xiang)硅(gui)鋼產(chan)品開發(fa)(fa)(fa)、質量改(gai)(gai)進(jin)和成本控(kong)制等方面(mian)取得多(duo)項重要成果。作(zuo)為科研(yan)(yan)項目負責人,發(fa)(fa)(fa)明了(le)超(chao)低損耗取向(xiang)硅(gui)鋼技術(shu)(shu)新路徑,相關技術(shu)(shu)實(shi)施后(hou),已開發(fa)(fa)(fa)出18個(ge)牌(pai)號(hao)新產(chan)品,其中10個(ge)牌(pai)號(hao)實(shi)現全球首發(fa)(fa)(fa),領(ling)先國際同行1至2個(ge)牌(pai)號(hao),新產(chan)品被廣泛應(ying)用于特高壓(ya)及高能效(xiao)輸變電(dian)領(ling)域。